榆林市、延安市商務局:
為認真貫徹2015中央一號文件和《財政部辦公廳 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通知》(財辦建〔2014〕41號)文件精神,落實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見》各項措施,加快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不斷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省商務廳、省財政廳共同組織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推進我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為保證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按照“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原則,順應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為抓手;依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郵政、供銷以及大型龍頭流通企業、電商企業,建設農村電子商務運營配送中心和服務點,突破農村網絡基礎設施、電子商務操作和物流配送等瓶頸制約,重點促進農村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流通交易及電商進農村體系建設等,探索建立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全面發展。
(二)主要目標
根據我省農村消費市場、通信設施和物流配送等實際情況,用三年時間,在省財政廳、商務廳統籌規劃下,創建一批具有典型帶動作用的示范縣。示范縣電子商務網購網銷得到快速發展,農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和農產品商品化率大幅提高,基本實現快遞到鄉鎮,配送到村戶,在全省農村建設5000個電子商務服務點,為農村提供網絡代購、農產品銷售等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電商服務綜合基礎設施健全。到2017年,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在現有基礎上年均增長不低于30%,并逐步構建通暢高效的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
二、工作內容
(一)建設示范縣物流配送和服務中心
針對農村物流難的現狀,以縣為單位,建設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主要負責網絡商品配寄送,實行農產品配送、倉儲和售后服務等相關工作。支持電商企業與骨干流通企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做好物流基礎建設,構建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網上通道,提高農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擴大農村網購網銷規模。同時,幫助培養更多的買家賣家和電商服務人才。
(二)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
在每個鄉鎮和行政村建設一個以上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充分利用鄉鎮商貿中心、鄉鎮農家店、鄉鎮郵政所、鄉村莊稼醫院、村民活動中心、農村青年創業基地等現有資源,支持郵政、供銷、電商、流通企業建設電子商務終端服務網點,為農村居民提供網絡代購、各類產品代銷和配送服務,并拓展金融、通信、咨詢、旅游、健康養老等服務項目。
開展農產品銷售服務,由服務點在知名網站、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開設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網店,有效提升瀏覽量和交易量。
(三)加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
加強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的人才培訓工作,培訓與宣傳電子商務進農村知識和政策,提高基層政府、涉農流通企業、專合組織和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培養應用電子商務的能力。多渠道培訓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增強信息化應用能力,促進網購網銷規模的擴大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依托已有電商平臺和電商服務企業,支持社會青年和大學畢業生創辦電子商務企業或開展網絡銷售,推動農村青年創業。為網商和農村青年從事網絡創業提供“技術支持+信息服務+營銷推廣+管理咨詢+其他增值業務”等全面服務,有效促進農村青年創業就業。
(四)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示范縣要創新機制,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和機制,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積極探索建立有利于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財稅、金融、土地、收費等方面政策,探索制定適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標準、統計、信用制度等。規范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秩序,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等環節進行質量管控,完善農產品檢驗檢測和安全監控等設施建設。推廣組織機構代碼與商品條碼在農村電子商務的應用,逐步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溯源體系,從源頭防止假冒偽劣商品進入交易環節,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誠信建設。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有效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我省農村電子商務有序健康發展。
三、支持重點
(一)支持電子商務應用服務
引入和支持電商企業和電商服務企業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應用及交易服務,支持骨干商貿物流企業(包括供銷、郵政等)探索創新農村電子商務實現途徑,改造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實現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服務和交易功能。
(二)支持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
扶持進入農村市場從事日用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和農產品流通的骨干企業、供銷社、郵政和電商企業,支持商品配送中心、商場(超市)、農產品集配中心(批發市場)、郵政服務網店、鄉鎮商貿中心,農家店、莊稼醫院、等實施信息化改造,發展電子商務,推動電商服務農村發展,探索電商與流通、電商與配送服務結合的農村商品流通新型業態。
(三)支持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
支持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對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和農村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和創業青年等開展全方位培訓。鼓勵電子商務培訓機構針對農村電子商務進行專業化培訓,并落實一批電子商務實踐基地,努力培養一批兼有電商理論和實操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引導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商從業者回鄉創業,鼓勵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到農村發展。開展針對知識農民的電子商務知識培訓,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四)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支持郵政、供銷社與骨干電商、流通企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構建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物流配送能力。整合物流資源,合理規劃和布局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構建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物流配送體系。對服務電商進農村的物流配送企業、配套農產品網銷的服務進行相應資金補助等。
四、組織實施
由省商務廳、財政廳共同牽頭,試點縣政府具體組織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
(一)確定實施主體
1.具備條件的電商企業和電商服務企業;
2.實施區域內具有流通網絡的供銷社;
3.實施區域具有農村物流配送網絡的郵政機構;
4.實施區域的骨干商貿流通企業;
5.院??蒲袉挝?,其他物流配送、金融服務類企業和青年創業基地、農業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村個體經濟組織等符合實施方案要求的新型流通服務企業;
6.各鄉鎮基層政府及村級組織。
(二)具體實施步驟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計劃三年內,按以下步驟實施:
1. 工程啟動階段(2015年5月)。省商務廳、財政廳聯合制定和下發“陜西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方案”,啟動陜西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
2. 主體確定階段(2015年5月—6月)。各市擇優選擇示范備選縣,制定申報文件、項目具體實施方案等資料,選擇確定作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市、縣確認后報省商務廳、財政廳。
省商務廳、財政廳負責落實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各項政策,與試點縣(市、區)進行對接。
省商務廳牽頭有針對性的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提高政府、企業、農村網商等應用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的能力。
3. 業務試點階段(2015年下半年)。實施企業在各地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分別建立縣級服務中心和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并做好相互間的業務銜接,理順相關業務流程,為廣大群眾提供服務。
(1)推進項目實施。各示范縣(市)及省級有關單位認真依照項目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好項目實施工作,確保項目在規定時限內保質保量完成。
(2)加強檢查交流。分層級加強檢查調研,督促進度,發現問題,改進措施;適時開展參觀交流,推廣先進經驗,促進平衡推進。
(3)開展中期評估。各示范縣對規劃實施及時開展中期評估,切實調整建設項目,完善推進措施,確保規劃目標實現。
4. 全面推開階段(2016年—2017年)。在2015年試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形成科學規范的運作模式,開始向全省推廣。
五、保障措施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在農村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需要通過試點帶動和政策推動相結合,并落實相應的措施予以推進。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示范縣(市)要健全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成立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的領導小組,落實工作責任,組織和協調轄區相關部門、企業深入扎實推進工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轉變流通業發展方式和惠及民生的高度來重視農村“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作為電子商務發展重點,并納入考核內容;積極協調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落實相關政策舉措,全面提升我省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二)落實職責任務
省商務廳和財政廳負責行業指導和及時下達資金;示范縣(市)人民政府是推進責任主體,要在總體工作方案指導下切實制定好當地具體的實施方案,負責引導和支持電商企業、電商服務企業等進農村打造電子商務網絡平臺,推進農村流通設施、縣域(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及縣域商務服務信息站等項目的實施。
(三)加強業務培訓
各示范縣(市)要制定電子商務進農村培訓計劃,編制農村流通設施信息化改造提升方案,合理安排培訓經費,使示范工程相關部門和企業操作人員基本接受培訓。培訓經費不超過項目經費10%。
(四)抓好智力支持
重視發揮中介組織作用,鼓勵省市縣各級電子商務協會、學會、產業聯盟等中介組織和大專院校開展服務,舉辦學術與科研交流,提供商務信息服務政策與技術咨詢服務,幫助企業和市場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五)出臺配套政策
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積極籌措各類資金支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并在寬帶資費、車輛通行、利率優惠、稅收減免和證照便利等方面予以支持。貫徹落實國家扶持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發展的各項政策,研究制定促進通信、金融與農村流通信息化、電子商務互相支持、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適應農村流通信息化、電子商務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
(六)健全制度管理
省上將加強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項目管理,做好財政資金績效考評,定期考核評價示范縣電子商務建設和應用情況,總結示范進展情況,確保示范工作取得實效。